技术文章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技术文章 >电加热技术的发展(下)

电加热技术的发展(下)

更新时间:2021-08-13   点击次数:867次

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过程,电加热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了上百年的不断改进、创新。根据电能转换方式的不同,电加热可分为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红外线加热、介质加热和电子束加热。沪怡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

红外线加热:

红外线加热属于辐射加热,利用红外线辐射,同时采用“匹配吸收原理"使物体的分子产生共振而吸收辐射能,产生热量,从而将辐射能转变为热能。电红外线加热实际上是电阻加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以钨、铁镍或镍铬合金等材料作为辐射体,制成辐射源,通电后由于其电阻发热而产生热辐射。

1800年,德国-英国天文学家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红外线,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红外线加热才被正式应用,主要用于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军事设备上油漆的固化和干燥。

介质加热:

介质加热主要是采用高频介质加热,利用高频电场对绝缘介质或水分子进行加热,介质置于交变的高频电场中,会被反复极化,介质本身的分子发生高速运动,分子间发生摩擦效应产生热量,从而将电能转换成热能。

尽管介质加热的现象在19世纪末期就已知,但商业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高频电技术得到发展之后。二战期间新的电子元件的开发刺激了它的发展。早期的商业应用包括塑料预热和木胶加热。20世纪60年代初介质加热被引入食品工业应用中。

电子束加热:

电子束加热是利用加速电场作用,通过电子束发生器产生高速通过电子束,并使其按一定方向射向被加热物体,电子束不断轰击物体表面,使物体被加热。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oseph John Thomson根据放电管中的阴极射线在电磁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历史发现电子。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Marcello von Pirani提出了电子束熔炼的概念,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电子束熔炼炉在美国成功开发后才使得熔炼难熔金属钨、钼、钽等在冶金领域获得工业应用。